授業主題 : 1524集_金剛般若波羅蜜經(一九八)
播出日期 : 2009/3/7...
星期 6
授業內容 :
請合掌:
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
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,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,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。
各位同修、各位十方善知識、各位堂上歷代祖先九玄七祖、各位我們的累世冤親債主,還有我們中華民族一萬五千六百十五姓列祖列宗諸眷靈,中華民族九百十七位天子帝王總統諸眷靈;日本徐福以來,一百二十四位天皇諸眷靈;我們世界和中國歷代所發生的戰爭,四千五百五十一次大小戰爭諸怨靈;十方法界的三界的萬靈眾等,阿彌陀佛!
我們記得,每個人都是菩薩來轉世的,我們是來行菩薩道。佛在空界,佛是光,菩薩是行,佛光普照,菩薩就行菩薩道,我們人就是行菩薩道的。各位在世上有不一樣各種各人的天命、各人的業力來到世間來,我們都是要來盡調和,也是要來世間再體驗人生在盡調和,有恩報恩,有冤我們要修行。所以報恩和修行的過程,我們要有了解一項事情─「冤冤相報何時了,冤家可解不可結」,這是我們人來世間的基本原則。
在前幾年我用毛筆寫毛筆字,我寫一個對聯「不與眾生結冤仇」,那時義賣,不與眾生結冤仇。到後來呢,就我們的台中道場我們元益法師,我們住持元益法師他把我請回去,吊在他的客廳,不與眾生結冤仇,不要跟眾生結冤仇,這是千真萬確。
再來又一句也很重要,那我沒有寫著「不與煩惱做朋友」,你若與煩惱做朋友呢,你每天都煩惱了。但是這煩惱的長什麼樣子?抓、抓不到影子,你照鏡子你就知道,裡面那個就是煩惱的了。所以我們若時時和煩惱的做朋友呢,實在說的,我們來世間雖然是菩薩心啊;但是呢,菩薩行我們沒有去修得行。修菩薩行就講話講好話、走好路、做好事、想好事情。
尤其呢,講好話,我們不要常常用一句話,要把人瞧不起。我們不要只是看,哇!你的宗門都是這個水準這麼低的,哪一個宗門最高。哎唷,若宗門有高呢,就不用去天地立宗了啦,對不對?所以這各人因緣嘛!我們不要用我們的嘴隨便去批評:「你看,混元禪師他的團體弟子,水準都這麼低啦。」我唯心宗混元禪師,所結的緣分的弟子,十方大如來呢,都降下來啊,十方的大菩薩都在社會各個階層在打拚,在為眾生服務呢;十方菩薩都在每個家庭,在養妻養兒養丈夫呢,哪裡水準低?
喔!所以我們會用我們的話,沒有去考慮我們所講的會傷人嗎?就去跟人家說:「哇,你們都水準都這麼低。」我跟你們說,你們水準不論再怎麼低,都沒有我的低;因為我水準為什麼低?王禪老祖給我的名號「混元」,混在一起,元是一點點的最下面,我最低而已嘛,你們已經都在我的上面了,我就感恩都來不及了。所以各位,我們不要去笑人家的宗門什麼水準低不低,你笑人家低你就低,比人家還低,永遠在那裡在追不了。
這就不住聲布施,你壞的布施,好的布施。你就種了好的種子,你以後你出門走路頭抬得起來;我們種了壞的話的種子的因,我們有一天去讓它發芽出來,哇!這棵樹怎麼跛腳的?那就我們種的,自己走路跛腳不平穩了啦。所以不住聲,我們不要用我們的聲音與人結一個惡緣,與煩惱結惡緣,與煩惱做朋友,絕對不要,我們這個與煩惱結冤仇沒完沒了。所以我們萬項事情,要從善念去想起,我們絕對不要從惡念來想起,來表達,這樣就不好了。
我們要用我們的好的香味來供養大家,所以香味我們講好話,也是社會充滿著一片的和諧,那就香味,那就法。我每一次若上課,到我們有齋堂的道場,我們很多師兄師姐用他們最好的,買了來做要給我吃,每次做都做很多的,我就要肚量大,讓大家有得吃。這是什麼?用心的香來供養,來布施給大家,用心的香啊!歡喜心就有香來供養嘛。
我們不要一面煮一面念:「來要死,你不要來我就省得煮。」那就枉然,那就不是菩薩了。你那菩薩給藏到哪裡去啊,是不是拿去冰箱放起來?把祂放入冰庫,你們的菩薩放入冰庫,我們的心拿來放冰庫,只在那裡使著性子罵著,很多就是這樣。
我曾經聽過一個笑話的故事,有台北某一間大飯店他們的海鮮,頭到尾有八樓,一位老闆呢,賺到錢呢,他就每天都來吃,來吃都指定那個女孩子服務員,指定她給他服務;他就第一天一樓吃,第二天二樓吃。那女孩子社會看透透嘛,什麼人也看清楚啊!那第三天呢,就三樓吃,每天來。到第八樓呢,他吃完了,跟那女孩子說,是意思說他有錢啦,他吃都最好的怎麼樣啦。
那個女孩子服務小姐,她也不住聲的布施,她沒有禁著她的嘴的布施,她就跟他說:「我給你服務八天,雖然是很辛苦沒有錯,很感謝你啦!但是你八天都吃我的口水啦。」為什麼?她就給他吐口水,說:「這個人這麼那個……」呸!把他呸下去,你沒有看到照吃下去,很好吃的啦。哇!這個老闆呢,臉都發綠了。呵,他說,一山比一山還高。他想說要蹧蹋這個女孩子。
但是,那女孩子這樣心態也不對啦,心也不對,這位菩薩也不對。你廚房廚師用了很好的吃讓大家吃,香,廚師想盡辦法,用很香的要讓大家吃;結果我們消費者心量不夠,沒愛心,沒慈悲心,所以用給人相凌遲的。所以很多世間事,因因果果、果果因因。
我們唯願我們唯心宗的弟子,我們絕對不能有報復之心,以後你若報復之心,問我:「師父啊,有一個穿衣服跟你一樣的,做什麼喔……」啊!那不是我的徒弟,我一定說不是我的徒弟。「穿衣服那就跟你們一樣的啊。」穿衣服可以做。
像我們現在我們很多社會,有五術界的朋友也有,有的不是我們宗門的,那他就去做那一樣的,出去他稱呼說是混元禪師的真傳弟子。我說你看到鬼喔,你也沒有來宣誓,也沒有來佛前,沒有來王禪老祖宣誓,你隨隨便便說是混元禪師的弟子,我當然是很光榮啊。但是你的行為,他的行為就不對了。名片前面印什麼什麼……後面呢,名片印一項幾元、幾萬、幾百、幾千印,要給你名片就故意遞錯,先讓你看價目表,「啊,抱歉抱歉,這邊才是。」看有夠可愛嗎?這菩薩也在考試呢,他也去被菩薩考試呢!
所以各位,我們在世間,我們要無相的布施,我們不要每項事情錢錢叫,錢不完。今年是老鼠年,錢鼠、錢鼠,牠是給我們幫忙保庇,錢鼠入家,我們家開始要賺錢。但是錢錢叫呢,老鼠養布袋裡咬咬一大片。所以每一項念頭、作法、行為,都要非常深深地思考。
所以不住聲的布施,我們不要用我們的嘴,來給人做妖言惑眾的事情,我們若用嘴來妖言惑眾,有一天,我們就要嘴會被縫起來,那時就難過了。與其這樣,我們不要講也不會死嘛!所以啊,我們用我們的嘴就要弘揚利生,講出眾生有益的法的香和法的味,這即是菩薩了啦。
「不住味」,不住這個味呢,就是舌頭。我們的嘴,舌頭呢,我們的舌是要吃飯喝茶以外,是要用來講話的。所以我們在世間很多很多人生的場合,我們要有法的好的妙法之味,我們不要沒那個水準的味和香。所以各位啊,我們做人處事是很簡單,但是非常困難,要拿捏呢,要捏呢,捏到剛好呢,實在不簡單。
所以釋迦牟尼佛,我們的佛祖祂才會講出《金剛經》,讓大眾去誦經,去誦。在空界、靈魂世界,讓大家能夠預先地了解,要來世間的時候要有心理有準備,是什麼?不住相,不住聲的布施、不住香的布施、不住味的布施、不住法的布施、不住感觸感覺的布施。
所以我中午跟我們元化法師說的,我說這個色聲香味觸法,六塵這些的法,可能要講差不多二個禮拜,因為這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。
那麼各位,我們在家庭夫妻中間要互相博感情,要跟爸爸媽媽、公公婆婆、還是媳婦,大家要充滿和諧很簡單。媳婦若煮飯呢,在廚房煮飯呢,我們做公公婆婆的,還是做老公的,「啊、好香喔,很香的喔!」不住聲布施。我們的煮菜的,我們的煮菜的呢,我們的媳婦也好、爸爸媽媽都也好,他們就是不住香的布施,互相讚歎,一個出做、一個出嘴、一個又出聞,這樣有簡單嗎?我們曾這樣嗎?
我以前沒有修行都不懂,等到修行以後,若師母在煮飯呢,我也說:「嗯,今天煮這麼香啊。」像有時候臭霉味很重的,那泡不夠徹底的時候,我們也說很香的呢!反正聞就是、聞到就是好了嘛!這就是什麼?修行耶,修行在日常生活呢,並沒有離開我們的生活呢。
所以《金剛經》在天上的世界,已經給我們每個人都講得清清楚楚了,世間有這些酸甜苦辣的事情。我們下來了,自己沒有弄清楚,目標沒有弄清楚,結果苦不堪言要怪誰?佛祖《金剛經》在天上就跟我們說了,世間有這麼多呢,我們來到世間講話的聲音,你要用你所講的話來利益大眾,所以這也是修行。
但是同修呢,我們現在今天共修了,你也回去可能會聞到香味,嗯!很香的;回去聞到孫子的大便屙在地上,踩得整腳臭呼呼的時候啊,你也嗯!很香的。為什麼香?因為我們有孫子呢,有孫子的大便在地上,屙在地上,可能媳婦或是兒子他沒空,孫子呢,隨遇而安非常自在〝滋〞就下去了。地上你不小心踩到,一摔跌坐下去屁股好痛,哎唷!怎麼這樣,孫子喔怎樣。那叫作什麼?觸、觸、觸,這不住觸,牴觸的法的布施。
所以在世間的萬項事情,我們生活用正面的來生活,用歡喜的來生活,我們絕對不要用消極悲觀的來生活;你若用消極悲觀的來生活呢,我跟你說,我們就與煩惱做朋友了,我們就又與煩惱結冤仇了。你們把它試看看,一個月後再回來上課,你們試看看,這一個月內你們就能夠體會到,我們如何才有辦法達到心安自在,達到做菩薩的偉大。所以菩薩呢,在我們家庭任何一位。
員工也是菩薩,員工他們也在盡心盡力,來用他們的身體來做出該做的工作,這也是菩薩,那也「觸」。觸就是工作,觸就是摩擦產生能量,就是工作。我們在世間做任何一件事情,若是我們能夠了解到,這六味地黃丸,六味的啦,我們的時候啊,我們會很快樂的,我們會證明著欸,原來我就是菩薩了呢,原來我在天上世界下來,我是菩薩的果位了,我們菩薩的境界。
唯願各位同修,各位十方善知識,我們有時間者,我們每第四個禮拜日我們是共修,在我們全省各道場都在共修。我們來聽這個《金剛經》的真理妙法,和生活合成一個,你才會發覺說,喔,我們原來我們內在,我們心靈也好,我們的識田也好,都已經藏著這麼多世事的法,我們原來沒聽到真理真言的時候,我們才那麼煩惱。我們既然今天已經有聽到這些法,我們要歡喜、信受、奉行,我們才一定會圓滿。
阿彌陀佛!
|
|
▼..1524集_金剛般若波羅蜜經(一九八)
▼..禪機山仙佛寺
|